养生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养生文化 -> 正文

节气养生指南·今日寒露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4-10-10 浏览次数:

今日,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。
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7日—9日交节。

寒露至,昼渐短、夜渐长,阳渐衰、阴渐盛,寒渐重、露渐增,红叶深秋凝景象、蝉噤荷残偶见霜,晨早洦塘腾雾气、袅袅轻盈舞逸上。

物候现象

元代·吴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将寒露分为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宾,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三候菊有黄华”,寒露时节,鸿雁南飞,像极宾自远方来;雀鸟不见,传说入水化蛤蜊;菊花寒放,仿佛天地玄黄华。

时令习俗

➊赏红叶

寒露时节,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说的也是这个时令。赏枫叶的这个“赏”字非常重要,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。

➋吃芝麻

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,根据中医“秋之燥,宜食麻以润燥”的食疗养生理论,民间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芝麻分为白芝麻、黑芝麻。食用以白芝麻为好,药用以黑芝麻为佳。芝麻味甘性平,入肝、肾、肺、脾经,可以补肝肾,润肺气,增津液,润肠燥,既可以强身健体,还能滋阴润肺通便。除此之外,黑芝麻还具有乌须黑发、润肤护肤美颜的功效。咳嗽的人还可以喝点芝麻糊,滋润呼吸道,消除痰液,顺畅呼吸道。

饮菊花

寒露三候中的“菊始黄华”,农历九月又称菊月,所以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。由于接近重阳节,某些地区有饮“菊花酒”的习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“菊花节”。寒露时节“喝菊花茶”的习俗,起源于唐朝,在清朝时期应用于民众生活中。据古籍记载:菊花味甘苦,性耐寒,有散风清热、清肝明目、解毒消炎、和颜悦色等作用。


顺时养生

古诗云:“天高昼暖夜来凉,草木萧疏梧落黄。日享菊香播小麦,夜尝梨贝养脾肠”。寒露如约而至,标志着深秋的到来,气温持续下降,昼夜温差增大,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,阴气渐盛,养生方面应注意以下要点。

➊精神养生

随着深秋的来临,秋风萧瑟,阳气渐衰、阴气渐盛,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。因此,保持乐观的心态,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如登高望远,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,享受秋天的宁静与美丽。通过欣赏红叶、品尝秋实等方式,感受季节的更迭,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。

➋起居养生

寒露宜早睡早起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寒露之后,昼渐短、夜渐长,故宜早睡、早起。早睡能收敛阳气、藏养阴气,早起能吐故纳新、舒利肺气,以期顺应天地阴阳之变、调和脏腑阴阳气血。

寒露宜内松外紧。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疾病的发病高峰,为预防这些疾病,首先要注意添衣保暖。秋冬季节穿衣口诀:内贴中松外收口,即内衣贴身,中层宽松,外套防风。内衣最好柔软贴身,有助于增加保温性;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,不要过紧,保持干燥;外套一定要防风,最好在领口、袖口、腰部、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,可以防止冷空气趁虚而入。另外,深秋因天气逐渐变冷,大家应尤其做好下肢保暖。

饮食养生

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,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,以耗伤津液为主,津液既耗,则必见一派燥象,容易出现诸如舌燥咽干、咳嗽少痰、皮肤干燥、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。此时宜多食滋阴润燥、养阴润肺之品,如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,以及梨、葡萄、香蕉等水分丰富、滋阴润肺的水果。此外,还应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之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酒等。因为秋季对应的脏腑是“肺”,养生还要注意“防肺燥,护阴津”,饮水以温热为佳。如有秋补需求,则应按照辨证进补的原则,进行阴阳平衡的滋补,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。大家可根据各自身体状况,选择合适的补品,如黄芪、人参、沙参、枸杞子、何首乌等。

运动养生

寒露时节,金秋十月,秋高气爽,正是出游赏秋的好时节。人们可以趁着闲暇时光,多接触大自然,进行散步、慢跑、爬山等户外活动,以达到放松身心、调畅情志、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。不论何种运动,都不宜过量,在全身微热,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,即可停止,应避免大汗淋漓,以保持阴液内敛,不使阳气外耗,否则会伤阴损阳。运动时最好选择日出后或气温较高时进行,避免早晚寒凉时段。此外,应注意运动前后的保暖,避免穿着单薄,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,预防感冒。若遇到阴雨天气时,可选择在室内运动,不可冒雨涉水,以免感受寒湿。

寒露节气是秋冬交替的重要时期,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,保持身体的健康。希望这份养生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。

供稿:王冠英

一审:刘霞

二审:马帅

三审:李燕

地址: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
电话:0851-88308139邮编:550025
版权所有©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院